“随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,在单车智能技术快速推进下,C-V2X车联网与单车智能形成互补关系,成为赋能汽车和交通产业的重要驱动力和发展潮流,正在支撑我国车路云协同发展方案落地。”
在10月14日由中国通信学会联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车联网技术大会开幕式暨主旨报告会上,中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、总工程师陈山枝博士如是说。
C-V2X车联网技术即蜂窝车联网,既支持长距离的远程信息服务,又支持短距离直通通信,实现低时延高可靠近程数据交互的车与车(V2V)、车与路(V2I)、车与人(V2P,弱势交通参与者)等应用,提升行驶安全和交通效率,降低事故率。
目前,随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,C-V2X车联网产业进入快速部署期,正在促进我国车路云协同发展方案落地。陈山枝表示,我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上半场竞争中已经取得了阶段胜利,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聚焦点,我国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培育期到成长期转折点,明年将迎来快速商用,而C-V2X车联网技术是重要赋能技术。
据陈山枝介绍,自2013年其在国际首次提出LTE-V2X发展路线后,截至目前,我国C-V2X车联网技术已经得到中、美等国家采纳使用。2018年,工信部正式发布5905~5925MHz(20MHz)车联网直连通信频率规划。2020年,美国放弃DSRC并分配30MHz频段给C-V2X技术。2023年4月,美国智能交通协会发布全国C-V2X部署计划,未来5-10年将投资65亿美元建设至少25万个智能网联化路口。
目前,在系列政策指导下,我国在C-V2X车联网产业发展层面,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发展体系。LTE-V2X多厂家供货环境已经形成,包括芯片、模组、终端设备、整车应用、车联网安全、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;中国已建设七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、17家国家级测试示范区、16个双智试点城市,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,装配路侧网联设备万余台套。
C-V2X车联网技术逐渐在车企实现前装量产,包括一汽、上汽为代表的十余家车企发布了二十多款LTE-V2X前装量产车型。今年9月,中国新车评价规程(C-NCAP)2024版征求意见稿,首次将V2X纳入测评范围,已经得到大量车企跟进。
具体落地推进中,陈山枝认为,目前C-V2X正在助力辅助驾驶(L1/L2)安全水平提升,及限定场景下自动驾驶(L4)实现,未来将长期助力全场景全天候无人驾驶(L5)实现。
他表示,在C-V2X具体应用部署上,存在一定程度的“车等路,路等车“现象。对此,陈山枝表示,“在C-V2X路侧基础设施尚未形成规模部署时,其中V2V的实现,也极具价值。以高速公路连环撞车为例,一旦前车发生交通事故,后车紧急切出,很容易导致连环事故发生,如果通过V2V,由事故车发出信号给后面的车辆,则能够避免后续交通事故发生。”
此外,C-V2X车联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发展难题。包括“两率一感”即车载终端渗透率及路侧基础设施覆盖率较低,路侧缺乏全域打通,车端渗透率尚未达到20%低限,导致用户获得感较弱;重建设轻运营等难题。其“建议,分阶段、分场景推进C-V2X车路云协同:一方面加速C-V2X 前装,探索后装服务形式;另一方面,加速高速公路部署及城市重点路段、交叉路口、危险路段、合流区、隧道等路段实现RSU全面覆盖,实现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协同发展。
他提及,回望3G、4G发展过程,中国政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,鼓励运营商适度超前建设,部署运营网络。C-V2X车联网部署,可通过政府牵引加速全城打透,并鼓励加速上车,当渗透率达到20%,市场化发展将自然启动。
最后,陈山枝表示,依托C-V2X车联网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模式是我国的创新,我国将走出领先于发达国家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的发展之路。基于5G+C-V2X车联网的“聪明的车+智慧的路+协同的云”的车路云协同发展模式,支撑我国汽车产业和交通行业的变革,并将培育出智慧路网运营商、出行服务提供商等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,特别是打造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新优势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。